八月的夏天,骄阳似火。连续多日,哈尔滨室外温度都在30℃以上。烈日下,行驶在道路上的汽车纷纷开启空调;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,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时间。然而,高温下有这样一些人,他们或是穿着满是汗渍的工作服,手执扫把清扫着路面上的垃圾,只为城市环境更整洁;或是冒着酷暑抢修破损的路面,只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畅通;或是起早贪黑,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拿起水管,只为滋润干渴的绿植,维护市容环境的靓丽。
4日,记者走近这些高温下的劳动者,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平凡的坚守。
道路维修现场
高温对作业工人“不友好”,却对路面维修很有利,利于作业区域内稳固接缝等工序的顺畅开展。“准备工作就绪后,第二天会将沥青铺在坑槽内,沥青基本是180℃左右,那就意味着我们作业时,周围的温度起码在100℃以上。”马家君告诉记者,高温作业时,他和同事们一天最少要喝2升水,脖子上降温的毛巾都能被烈日烤干。“一天下来,红彤彤的皮肤,一碰都疼,但看到市民出行顺畅,再累也值得。”马家君望向平整的路面,笑着说道。
记者 刘瑞